很少有朋友知道,我曾经在家楼下的房产中介公司上过班。
那是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,我处在半失业的状态。
虽然口袋里的钱日渐稀疏,奈何年轻气盛、对香港社会和各行各业依然充满好奇。
当时自诩已经踏入生意人行列的我已不满足于坐在小booth里当个朝九晚五的办事员。
但钱包撑不起面子,我决定先找个临时性的稳定工作。
“类似于刚毕业那会儿一个月一两万的文职,当务之急先把房租挣了。”
我很快就在下楼买饭时盯上了小区附近的房产中介公司。
美X地产、中X地产、香港X业,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融入得非常和谐。
于是我决定不走线上求职渠道,既然有地域优势,不如直接登门投简历!
由于预期足够低,一切都非常顺利。
对方经理一看我的“港XX硕士”简历,当普通秘书那是洒洒水。于是给了我两个选择:
一个是每月一万多的文员;另一个是每月五千的底薪,尝试销售路线,做地产经纪。
我表示回去考虑一下,当晚就问一个做地产的香港朋友地产底薪一般多少。
得知一般来说,底薪确实是5500-6000,但取决于地段和求职者的背景潜力或者关系等。
这位朋友可以到7K。
第二天,我又拜访了楼下另一间地产店铺,在对方提出底薪5.5的时候直截了当地要求底薪6K就定了。
加上那位leader慈眉善目,比前天见到的鹰鼻精英男更有人情味,于是我定下了第二家。
由于公司就在楼下,所以我不仅节省了交通费,连中午时间也可以回家自己做菜吃。
但是大手大脚的我依然每天晚上都如同“消费反弹”,非得去鱼米点一条大鱼配饭。
一年后当我再次回到香港,发现那家鱼米已经关门,仿佛失了个老友。
我入职后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:看房,打电话,背地图。
因为香港的地产中介门店一般生意都来自于周边几个屋苑。
所以到店里的第一天,上级就给了我几张花花绿绿的屋苑图纸。
上面标注的第X期、每期楼的几种朝向和户型,都需要背诵起来。
当时和我一起入行的,还有一位美容业的local姐姐,她因为近期美容业务骤减、所以出来卖楼。
小姐姐话不多,但是颜值比我高多了。
为了展示高学历水准,第一天我刻苦背诵楼图、还刻意躲进茶水间埋头苦学。
夕阳西下,却发现自己依然是个容易走神的学渣。
某日,上级说要考考我们。
他在电脑上噼里啪啦搜了几分钟,然后从一个挂满钥匙的箱子里找了几条出售中的二手房钥匙。
然后带我俩在屋苑之间行走识路、顺便去看两个房,说是要去拍点照片素材。
那不就是逛街?我就来劲儿了。
我们仨走在横平竖直的屋苑大街小巷里,上级时不时问我们“这是第几期?这一面是几房?什么景?”
现在想来,每一次都是那位开美容店的“谋生小姐姐”答得好。
而我总像个傻子一样只顾着惊叹:“哇!香港屋苑的设计很巧妙啊!”
它像一个半开放的小区,每一栋楼下都是一圈的商铺单元。满满当当开着各式的店铺。
在几期之间,还夹带有一栋独立的大型商场和夹带一些小商场。
基本上一个人的生老病死,都可以在这个屋苑周边得到满足!
日常看房,不过新盘和它的样板房通常不在一个地方
比如何文田的房子,样板间可能在尖沙咀
上去看房了之后,我更是兴奋。
香港的装修和内地有很微妙的区别,不仅在于一手房全都是精装修、厨卫电器一体化都配齐;
还有地板的选择、细节的要求,都更为精致周到。
来香港这么多年,我住过一般洋楼、带会所的小区洋楼、唐楼、和酒店式公寓。
但毕竟学生党接触的户型还是有局限。
比如九龙塘的豪宅、以及许多香港中产家庭愿意着重考虑的户型,都是在这期间陪客户和上级去看的。
装修一体化,冰箱洗衣机都隐身
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,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内地家庭要看房。
爸爸是律师、妈妈是家庭主妇,女儿读幼儿园、还带了个婴儿男宝。
这位父亲其貌不扬,虽然不到40岁,但已略有秃顶迹象。
然而这一切都被他一路帮太太背包、又尽量抱着撒娇的女儿而变得完全不重要。
两人话不多、但默默互相扶持,我在一旁深深感动!
那天我们走了很多路,从九龙塘的又一居看到半山腰的笔架山一号、又一路到了红磡湾。
带内地夫妇看的笔架山
期间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大哥大姐拿那么多东西,自告奋勇抱了女娃几条街,所以把自己也累成狗。
笔架山一号,窗外景色
日子就在每天打电话、看房中度过,坐班的日子很容易使人产生倦怠。
甚至因为看不到开单的任何希望,我忘了自己来这里的初衷其实不仅仅是看房长见识——
而是像日剧《卖房子的女人》一样,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把各种奇形怪状的房子疯狂卖出去、疯狂赚佣金啊!
然而回归现实,大部分卖房人似乎依然是在生存的边缘试探。
想当人上人,哪有那么容易?
有一天早会的时候,上级看我眼神暗淡无光。
大概担心我随时要离开他的团队,于是指着前面座位一个梳着油头的男同事尝试给我打鸡血:
“他昨天卖了套xx屋苑1000多万的,你猜赚多少佣金?”
这里要说明,虽然入行了,但我对于卖房的佣金抽成一直都算不清楚,原因是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比例。
虽然一般二手房买卖行规是:买卖双方各自要给地产中介公司交楼价0.5%-1%的佣金。
按照一千万的1%也就是10万。
但是名气规模越大的地产代理公司,公司层面抽走的佣金份额也更高、发给业务员的佣金相对就少了。
而像路边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地产代理公司,一旦开单,能分给业务员的抽成也相对高一点。
在此基础上,不同公司的佣金分级制度还不一样,比如有的是分坎级:
也就是这次同事的10万佣金,每一层级都能顶格拿满,预计总共能拿到:两万多。
而这笔佣金一般要等两三个月交易完全结束后才落袋。这是同事卖二手房的收入和落袋时间。
相比之下,一手房的佣金点数更高,一般在2%以上。
而且行情低迷的时候,发展商为了促进销量,会给房产中介公司更高比例的佣金(大约2%-5%)。
而业务员也会慷慨地把部分佣金回赠给买家以促进成交,最终达到“三赢”。
但很多时候,房地产发展商并不希望因为这种变相楼盘减价而影响声誉,所以这类操作一般也不会大张旗鼓。
买家最后能拿到多少回佣,也是视市场情况、与中介的沟通协商情况一单一议了。
一手房尤其楼花,对于业务员还有个佣金时间的挑战。
因为使用不同按揭方式,佣金发放的时间也不同。
像有的客户购买楼花用建期plan,佣金要1-3年才落袋。
这里也要提醒买家,要求回佣一定不能只是听完握个手。
而应及时和中介签订回佣纸(即“佣金回赠确认书”)、明确回佣比例和回佣发放时间哦!
我在中介公司工作的时长并不久,但是能看到那么多不同的户型,也算是过了把香港社会各阶层调研的瘾了。
希望以后也有机会对调甲方乙方角色、自己上个车。
*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,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,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(ID:ExperiencehkGPQ)。
-END-
● ● ●
/本 文 作 者/
大猫咪
像派大星一样活着
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
与更多人分享
请在后台回复“投稿”获取投稿要求
投稿或加入读者群
请联系@Ro_salie
想当人上人,哪有那么容易?
????????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