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香港人是怎么锻炼的?简直令人震惊!
发表时间 :
2023-01-15
访问量 :
691
来源 :
​海的干女儿
分享 :



前段时间,一则本地新闻令人震惊:


香港一名93岁的老太太凌晨5点在海里冬泳溺水,两名73岁和74岁的晨运人士将其救起。


三人无碍。

这……也太拼了吧。



近两年,一些来自香港的哥哥姐姐凭借良好的身形管理再次出圈,很多人好奇他们的保养之道。


据我多年观察,对于健康和瘦,香港明星和普通人都还比较自律。


当然,我看到的并不是整个世界,以下只是一些印象较深的人和事,与大家分享。





吃草,健身,瘦成一道闪电


不知是否因为房子太挤,香港人普遍不胖。


且不论靠脸吃饭的艺人,就说高级打工人聚集地中环,放眼望去,多数是标准身材。


超市里,脱脂或低脂奶永远卖得最快,剩下一排全脂奶孤苦伶仃。


不夸张地说,在中环,穷人吃肉,富人吃草。


一位有型的中环男士,午休回到公司后的造型通常是:


左手Pure鞋袋,右手一盒沙拉,几乎不见荤腥。


最多有一块干巴的鸡胸肉和各种不知是什么籽的颗粒状物体。


有个略壮硕些的男同事感慨道:


“最近中午除了见客户,就是去健身房,不然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。”



从前以为吃饭注重热量是明星的专利,但眼见女同事自带水煮西蓝花和鸡蛋,吃得津津有味。


更有甚者,午餐只吃一小杯酸奶和麦皮。


而且,他们吃得少,动得多,下班后还会组成跑步团,沿着海滨长廊跑步。


有一次,纤瘦的女同事看到我在吃海南鸡饭油光铮亮的鸡皮,留着口水感叹道:“太罪恶了。”


一问才知道,她只有过年、中秋这种场合才会吃这些“油物”。


关键她也不胖啊!


我终于明白:郑秀文、徐濠萦那种近乎变态的“管住嘴,迈开腿”,只是香港千千万万爱美女性的缩影。



有个男同事早上健身、洗澡之后上班,中午去健身房泡一小时。


下班又继续健身,不过是训练别人,因为他是持牌健身教练。


大家一边笑称“不如你住在健身房吧”,一边向他讨教健身秘诀。


他说了很多实用干货,从人体肌肉骨骼到食物营养,应有尽有。


然后,一群精通粤语和普通话的同事坏笑着说:教练,你快点过来给我“操”一下。



很多中环精英男士初入职场时都有N块腹肌(N大于等于4),被戏称为“排包”。


但据说随着职位的升高,会逐渐融(大)(腹)(便)(便),成为一个饱满圆润的“菠萝包”。


当然,健身并非中环人的专利。


以前在南区上班时,一位同事下班后换上运动服、运动鞋,说是要走回家。


好奇问她家住哪里,答曰:湾仔。


那可是十多公里山路啊!她还补充道:每周五不忙的话,我都会走回家。


只能说,无论是怕肥,还是想瘦,香港人的健身意识真的很强。





跑步,爬山,练就金刚双腿


内地亲友在香港的感慨之一就是:香港跑步的人真不少。


公园、海滨、山路,一年四季都能见到跑者的身影。


疫情前,一年一度的渣打马拉松无疑是香港的体育盛事。


有些人年年参加,T恤一年一件,完赛奖牌一年一块,要不是这两年疫情,很快就集齐十二生肖了。


参加完本地比赛,还有全球各地的赛事。



跑步爱好者们的梦想之巅,是波士顿、伦敦、柏林、芝加哥、纽约和东京的世界六大马拉松。


其中波士顿参赛门槛极高,之前成绩足够拔尖才有机会参赛。


喜欢跑步的村上春树都曾专门为它写文章。


而柏林马拉松路况好,是创造世界纪录最多的赛事。


有个并不算大只(大块头)的女生,已跑了多次全马,还专门飞去日本参加名古屋马拉松。


因为完赛奖品是一条Tiffany定制的项链,戴着相当拉风。


有位面相敦厚、声如洪钟的男士,业绩出类拔萃。


但他最自豪的事情之一是“全世界跑完六大马拉松的只有几千人,其中就有我一个”。


有一次在码头等船,瞥见有个大叔的背包上贴着六大马拉松的徽章,感叹高人“大隐隐于市”。



除了跑步,爬山也是香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。


来自平原地区的我,初到多山的香港,上的又是依山而建的中文大学,经常受到震撼。


周末去学校,没有校巴,不熟路线,硬着头皮爬了一小时山,到达“天人合一”时,气喘吁吁。


有一次,稀里糊涂、连滚带爬走完麦理浩径二三段,觉得腿都不是自己的了。


但在沙滩上吹着海风,觉得再辛苦也值得。


后来发现:香港每个山头有一根标高柱,网上有人一共拍了800多张打卡照。


也就是说,他爬了800多个山头。



周末打开Instagram,大家都在山路打卡:


菠萝山、千岛湖、蚺蛇尖、东龙洲、新娘潭、“陈奕迅山”、小夏威夷径……


如果你有一天在微信运动看到有人走了7万多步,可能ta是去参加毅行者比赛了。


48小时内走完100公里陡峭山路,想想都刺激。


运动大神说:最后一段路,很多人是互相搀扶着,吃着止痛药硬扛过去的。


我问:如果腿坏了怎么办?答曰:装一个人造膝盖继续行山。


很惭愧,我并未参与过这项香港行山爱好者的顶级盛事,但连年为同事的团队捐款打气。


心意到了,约等于参加过了吧。





一山更比一山高,挑战永无止境


见过这么多爱健身、自律的人,我最大的感悟是:


真正爱运动的人,不会把比赛当成唯一目标,重要的是“在路上”。


而且行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经常遇到退休的阿公阿婆组团行山,真是宝刀未老。


尽管近几年各大赛事因为疫情取消或延期,但四大行山径、全港最高峰大帽山、山区营地,总有行山爱好者的身影。


无论烈日当头还是晚风微凉,海边也总有跑步的身影。


哪怕因为自身原因,或比赛有限,无法成为选手,也总有办法参与其中。


比如著名的HK100越野赛,要在30小时内跑山100公里。


一路上的疲惫、困倦、疼痛、寒冷,甚至是血尿、惊恐……都要一一克服。



志愿者也是高人,到提前要达途中的各个补给站,不分昼夜为路过的选手提供支援,加油打气。


有一年,香港冬天特别冷,出现了冰雹,山上还下了雪。


有选手近乎失温,全靠一路补给,撑到终点。


有人因无法完赛而落泪,志愿者的安慰让他们备感温暖。


有些女生平时妆容精致,却原意参加在泥地里打滚的定向跑,像是新鲜出土的兵马俑。


疫情前,除了在香港爬山,还会结伴去远方。


比如几个好友相约爬富士山,晚上在山小屋看着星星吃咖喱饭,半夜扶着缺氧的朋友一路攀登。


终于在日出前来到山顶,欣赏壮阔景色。


富士山顶


乞力马扎罗的雪很浪漫,但登顶的过程十分艰险。


首先,你要打很多针疫苗,再飞到非洲,连爬一星期,还不能洗澡。


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,请了长假,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,回来继续上班,深藏功与名。


说来也巧,我认识的这些运动达人,多数是女生。


只能说除了佩服,还是佩服。


往往他们爬完一座山,会想着再从另外的路线再爬几次。


总之,一山更比一山高,挑战永无止境。



疫情期间,不能飞到全球各地爬山,闲不住的他们也会安排多姿多彩的活动。


比如玩滑板、踩单车、扔飞盘、在100层高楼垂直跑、溯溪(外加在瀑布下的水潭游泳)、划龙舟、独木舟……


剧烈运动后,常常是一次尽兴的聚餐。


也有人带着食材和餐具,在山上营地直接烧烤,甚至打边炉,收拾利落之后继续前行。


如果你问:刚运动完就大吃大喝,会不会白运动了?


你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:我动得多,就可以吃得更多。


想来也确实如此。


美景和美食,一样也不能少。



*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,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,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(ID:ExperiencehkGPQ)。



-END-

●    ●



/本 文 作 者/

海的干女儿

中环丽人,西环散人



一站式专才优才服务

香港

香港体验官成立2年半啦!

经过时间的沉淀,

这里已经聚集了5万港漂

成为在港小伙伴分享生活见闻的根据地,

也成了内地小伙伴了解真实香港的窗口!



最近,有很多非香港地区粉丝前来咨询,

其中不少都计划以后要到香港定居!


为了帮助大家快速来港,

我们也请了一位专家给大家答疑解惑,

并且提供一站式的优才专才申请服务!



邓老师不仅手把手带你

闯关香港优才专才,get香港身份!

还帮你快速融入香港!

比如来港后找对口好工作,

加入优才专才社群,

结识行业相关大佬,

参加香港重要活动和协会,

实现破圈社交和资源互助,

邓老师都可以帮你!


扫下方二维码添加邓老师微信咨询↓


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

与更多人分享

在后台回复“投稿”获取投稿要求


投稿加入读者群

也可以联系@小助理


难怪香港同事身强体健

参与讨论
登录
后参与讨论
提交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