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九万港漂都在这儿今天是国庆节,香港大街小巷都是中国红!(图源:中通社)而今天,趁着国庆假期,圈妹还要给大家讲一个香港和内地之间更感人的故事。首先问个问题,每每提到香港,你脑海中的画面是不是这样的: (图源:网络)高楼林立,繁华美好。 没错,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,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港之一,你想买什么基本都能在这找到。 但你可能不知道,过去的香港竟只是一个没水、没电、没吃的三无小渔村。 老香港(图源:网络) 这些年香港一步步逆袭,过程中有个“人”一直在助攻。而以下是它的一次神助攻。当香港什么都没有香港虽然沿海,但是没什么河湖,降水也极不稳定,所以淡水从一开始就不足,当年还有“贫瘠岩石”的称号。 对于老一辈的香港人,他们的童年生活里有一件事必然印象深刻——制水,限制的制。(图源:网络) 1902年香港大旱,每天只有1小时供水。 1929年又是大旱,全港6个水塘5个都干涸见底,政府从四级限水,一路提升到七级(街喉不再供水,必须去供水站取水),7万多人因此回了内地避难。 别说发展,当年香港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。(图源:星岛日报) 怎么办? 一些华人企业家坐不住了,心想着:背靠祖国,为何不求助? 自家儿子都开口了,哪有不帮的道理。虽然50年代内地也不过是紧巴巴过日子,但给香港供水一事很快就被中央提上了日程。(图源:网络) 动员广东政府、勘探路线、建深圳水库,内地政府抱着一万分热忱为香港同胞忙前忙后,可到头来这事却变成了一厢情愿….. 原来供水,内地忙活着,百姓期待着,港英政府却怕了,怕因此受制于内地。 工程停了,香港老百姓依旧在没水的日子中挣扎。(图源:网络)就这样又过了几年,港英政府终于意识到缺水问题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,于是又重新和内地谈判。 这一次成了。1961年2月1日,深圳水库正式向香港供水,双方约定,每年提供2270万立方米(50亿加仑)淡水。港英当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第一份供水协议(图源:网络) 其实,内地本想免费供水,毕竟当时的香港不同于今日,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富裕。但你懂的,港英政府怕你口碑太好、怕成依赖,所以坚持花钱买水,而且买的量也非常克制。深圳水库(图源:网络) 另一边,港英政府开始大建水库、大搞海水淡化工程。 如今香港最大的水库“万宜水库”就是那时的成果,可当年它是耗资13.5亿,以超出预算近一倍的价格完成的。万宜水库(图源:百科) 还有海水淡化,成本高产量又不大,在当时其实根本吃不消,但为了早日摆脱依赖,港英政府也是拼了命。 只可惜,一场天灾又把香港打回了原型。香港供水,列入国家计划1963年,香港遇到有史以来最严重旱灾。 限水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级别,每4天供一次,每次4小时。(图源:网络) 那个年代,借水成了比借钱还难的事,街坊之间因为轮水时间,大打出手甚至进监狱都是常有的事,后来甚至衍生出一个词——武装取水。民众打水经常都需警员出动(图源:网络) 那一年,广东同遭大旱,但深圳水库供水不仅没有停,还勒紧裤带自减用量。在原来基础上多供港317万立方米,甚至让香港派巨轮到珠江口免费取水。到珠江口运水的船(图源:网络)当年“伊安德”号每天下午5点从香港开往广州的画面,对很多老一辈来说应该是记忆犹新,可年轻一代却未必知道这些患难相济的故事。(图源:网络) 可惜,广东这样的援助依旧只能解燃眉之急,香港需要更强有力的支持! 1963年10月,英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东江水供港请求。 1963年12月,周总理出访非洲前专程转经广州,商讨东江水供港工程,会上他说:香港居民95%以上是我们自己的同胞,供水工程应由我们国家举办、列入国家计划!(图源:网络) 1964年1月,中国转告英国政府和香港当局:中国政府决定兴建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供水。中国政府将负责全部工程设计和建设,并负担全部费用。 同年,周总理亲自批示拨出专款3548万,并特别说明是用于为香港同胞尽快解决食用水困难。(图源:网络)当时中国刚刚走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,百业待兴,这个在今天看起来不算什么的拨款数在当时拨出却并非易事。 但再难,东深供水工程都跨出了第一步。但没想到,这第一步,只是最简单的一步。宏大的北水南调1964年2月20日工程正式动工。 工程初期全长83公里,最大的难度是要将中间50.5公里的支流“石马河”逆流回调。 换句话说,要将东江水从海拔2米,一级级提升至46米。 难吗?当然难。8级逆流回调东江水(图源:网络) 这个工程项目多,工地又分散,施工机械还不足,全要靠人力挖填、运料、打舂注浆。施工过程中还经历了5次台风暴雨,围堰3次被洪水冲垮。墙上口号“要高山低头、令河水倒流”(图源:网络) 但那时内地老百姓对“帮助香港同胞”这事超乎热情,对国家的号召更是一呼百应,一夜之间,荒郊野岭的工地盖满了工棚,施工高峰期工地上曾有2万多人。工程初期万人大会战(图源:中国网) 周总理还亲自批示,要求铁道部以东深工程物资运输优先,第一时间运至现场。 毫不夸张,举国上下都拧成一股绳,排除万难保障这条供港生命线尽早完工。(图源:中国网) 英国曾派水利专家组来沿线观察,看到施工场景后放言,工程完工至少要3年。 但最后,谁都没有想到只用了11个月。1965年3月1日,东江水开始供港,直至如今。 (图源:政府新闻网)香港市民扭开水龙头就有水用,这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生活场景,背后却是举国上下一代人的努力。饮水思源60年代下半叶香港基本已经摆脱水问题。 1982年5月,香港实施了最后一次限时供水,曾日夜相伴香港人的“制水”一词终于成为历史!(图源:网络) 有了水,香港的生活、生产也就有了稳健的保证,便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经济了。 8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,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,这时对水的供应需求也越来越大。80年代香港,中银大厦还在建设之中(图源:网络) 为此,东深供水工程又进行了3次扩建和一次大规模改造,累积耗资76亿。 为了保护水质,沿江政府沿水库修了十几公里的防护林,对库区实行全封闭管理。武警边防官组建几十年来一天两次巡逻,有关部门每天对供港水质进行检测。全国首个水质水量双监控系统,就是为了东江水(图源:网络) 这些年,香港发展起来了,东江水沿途的深圳东莞等工业也突飞猛进,东江源头河源惠州等地也渴望发展,但都被一一拒绝了。为了保护水质,一切开发都被严格限制。周总理题词“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”(图源:网络) 比如韶关新丰县拒接了十几个涉及水的大项目,关停了160多家企业。河源拒绝了500多个累积投资超600亿元的工业项目…… “一个家也好,一个国家也好,总要有人吃亏,总要有人受委屈”。香港有幸成为了总被照顾的那个。(图源:网络)一直以来,大家都说香港制度好、资源好、经济好,但这些好都不是天然的,是国家在铺路,是国家给香港创造了这些条件。除了今天说到的水,还有香港的电、燃气、三趟快车,永远保持99.9%安全率的供港食品,乃至今天不断更新的惠港政策,都是国家对香港的特别关照。(图源:香港01)无论是谁,都应该明白,香港的过去、现在、未来都与内地环环紧紧相扣。 本文作者 天天被爸妈远程催婚的 @圈妹*图像影音及新闻资料来自网络,本文由港漂圈原创,本文图片影音及文字仅作分享,不作为商用,转载请联系港漂圈公众号(ID:gangpiaoquan)参考资料:1.《东江水一本通》作者余非2.《东江水供港——生命水背后的纷争》作者王若愚把港漂圈设为星标,就不会错过推送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