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港漂奋斗7年:我从月入1.2万到在香港买房
发表时间 :
2023-02-24
访问量 :
748
来源 :
喜欢吃甜不吃辣
分享 :


曾在媒体报道上看过一组数据——在香港,买得起房子的”中产”有以下几个特征:


1. 教育程度高:约37.8%的业主群体是大专以上人群。

2. 职位较高:约33.4%的业主群体是经理及专业级别的人士。

3.月均收入高:业主群体的月均收入中位数约为35000港元。


中产定义

图:网络


而我作为master才来香港读传媒的港漂,刚毕业时,除了教育程度勉强过关,其他各方面连被数据定义的“中产”的门边都摸不着:合租在康城,上班在观塘;月薪一万二,房租四千五。


彼时常自嘲:传媒专业的一年制授课式master拿到的是港漂群体中的底层配置,买房这件事,离我实在太远了。现在,坐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打下这段话时,心中不免有些感慨。在此,便与大家分享一个“传媒汪”的买房历程吧。


01

“家”


家是什么?“家”是心安之处,是有所爱之人的地方;“家”也是一个属于自己的、由钢筋水泥砌成的坚固“堡垒”,不用担心房东加租,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布置。于我而言,这种经济基础+上层建筑双重保险的、实际的安全感,才是完整的家。


工作一年后,对香港有了一定的了解,我决定在这里长久地待下去。俗话说“安家立业”,老祖宗把“安家”放在“立业”前,想必是认为安置好了家、有了根基,才能长久地创立事业。但是在香港,平凡如我,唯有“立业安家”。


在媒体待了将近两年后,感觉工资“升极有限”,于是跳槽去了agency,转型做marketing。虽然刚入行时拿到手的薪水依旧不算多,但我本身不是个消费欲望特别强烈的人,除了必要的支出,每个月都尽量存一点钱。因为决定了在这座城市安个家,存钱的动力也就特别足。


熬夜做ppt

图:网络


在agency工作了几年,积累了一定经验,我又跳槽去了in house。外企舍得花钱做marketing,也舍得在marketer身上花钱,工资幸运地有了一波小小的爆发,每个月有了更多结余。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先生、当时的男朋友,经过一段时间相处,两个人在“共同安家”这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,开源节流的攒钱计划加入了新伙伴。


再后来,我拿了永居,他求了婚,双方家人给小家庭提供了一笔启动资金,加上这几年各自攒的钱,手里攥着将近180万,我们终于迈向了安家的重要一步——买房子。



02

“漂”


“漂”在香港的这些年里,我住过不少地方:大围、康城、红磡、港大、坚尼地城。居住体验最好的,还得是西环一带,那里充满了老香港的情怀,交通发达、生活便利、校网优秀。


决定买房子后,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西环,然而西环的老房子楼龄太老,可能影响按揭;半新楼空间太小,二人二猫住不太下,更别提有孩子后的家庭居住需求;至于新楼,呎价则高到难以负担。


坚尼地城

图:网络


于是我和先生梳理了购房需求的优先级:对于在内地长大的我们而言,优先级最高的是空间,住在相对大一点的空间里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喘息、放松和休息。


其次是通勤时间。我们深知,按照手头的预算,能满足“空间”这一需求的房子,基本与市中心无缘,但还是希望能让双方的通勤时间保持在半小时到40分钟左右


最后是梗厨和有阳台。我们经常在家做饭,开放式厨房的油烟太大;我们也喜欢在晴天晒衣服被子,有阳台的房子再合适不过。


图:HK01


至于校网,我们都觉得小孩上学的问题以后总有办法解决,不管是以租养租还是三年后卖房子搬家——但如果住处的空间太逼仄、压抑,说不定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呢。


此外,参考有买房经验的local前辈的建议,我们还列了几个充分条件(*萝卜白菜各有所爱,仅代表个人观点)一是尽量买屋苑不买单栋式大厦,因为屋苑配套相对更好、管理更完善,大维修时也有更多户数去分摊费用。


二是不倾向新楼,主要考虑到现在很多新楼都是开放式厨房,不太能满足做饭方面的需求,而且新楼的管理费相对较高。


三是不买有玻璃幕墙的楼房,据说这种楼房的清洁维修费用很高。


类似这种有玻璃幕墙的住宅

图:网络


03

“房”


知道了想要什么,我们又开始了看房之旅。首先是康城,呎价不高,住宅开则方正,我也住过。但现在的康城和几年前的康城还是不太一样,到处是楼房,让我犯了一点密集恐惧症,而且离我上班地点的通勤时间较久,故而pass。


康城

图:网络


其次是元朗,生活配套完善,社区成熟。但是疫情下,元朗市中心的人比广东道的人还多,过于市井的感觉总是有点吵闹(说白点就是对元朗和类似区域没有“眼缘”),加上离老公上班的中环通勤时间有点久,再次pass。


元朗市中心

图:网络


最后,在朋友的推荐下,我们看了东涌。老实说,除了上学时去过一次东荟城,以及爬凤凰山时在东涌等过一次巴士,我对东涌的认知基本为零。当时受疫情和国泰裁员的影响,东涌的房价跌了许多。被呎价吸引,我和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去东涌踩了踩点。


从东荟城优衣库旁通往住宅区的大门出去,我们顿时被这边的环境吸引:道路宽敞、开扬,与喧嚣的市区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绿化不错、鸟啼婉转,住在这里的人们似乎放慢了步伐,闲庭信步、悠然自得。


而且,虽说东涌在离岛区,但实际体验一次,通勤时间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久,30-40分钟就能抵达市区。生活配套方面,东涌有大小几个超市,其中东汇城的Taste算是最大型,东汇城旁边的富东邨也有湿街市,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采购需要。当然了,东涌的物价比市区稍高,也没有很多local餐厅、小吃等选择,这些算是美中不足之处。对我们来说,瑕不掩瑜。


东涌

图:网络


东涌宽敞的街道,瞬间有种回到内地的错觉。


第一次踩点,大致考察了东涌的社区环境;第二次去便约了中介看房子。东涌的房子开则都比较方正,空间也大。大方向相差不多的情况下,我们主要看了几个带阳台的户型。


最后,在离东荟城最近的屋苑,买到了该屋苑的特色户,它基本满足了我们对于理想中的房子的所有想象——实用500多呎的两房,总价730万,一家三口加两只猫也够住;西南朝向,采光好;客厅、厨房和所有的房间都是公园景,目之所及绿意盎然;梗厨;大阳台,晾衣服、养些花花草草不在话下;步行到东荟城大约5分钟,全程都是有盖的道路,即便是下雨天走去地铁站也不用打伞……


实景


实景


当时中介发来的照片,这个大阳台确实很吸引我。至此,为期数年的“安家计划”,终于告一段落。前任业主刚清空房子的时候。即便傍晚采光也不错。




房东交房


买完房子手上没剩多少钱装修了,所以简单地翻新了一下,重新铺了地板油了墙。




简单装修



04

“思”


从月薪一万二到当业主,有几点感受想与各位分享:


1. 虽然香港的房价确实较贵,但买房子并非绝无可能。如果不是富二代或者收入特别高的人群,做好计划、脚踏实地地积累资本很重要。如果收入不高,就得想办法提高收入,做房屋按揭时也好通过压力测试;同时开源节流,合理安排支出并做好储蓄——不管是不是为了攒钱买房,在这个充满了变化的时代,手里有一笔现金,也是一份以备不时之需的安全感。


2. 首次置业较难一步到位,重要的是捋清楚自己的需求、根据实际情况上车,未来再慢慢置办“完美”的房子。


元朗大马路

图:网络


3. 找一个好中介。我们买房时找的中介也是港漂,个人感觉相对于本地中介,同为港漂的中介更能理解我们的心态和需求。此外,买房是一个繁琐的过程,而一个认真、负责、能很好地把控这一过程中每个步骤的中介,对买房小白而言可以说是“强心针”和“及时雨”。


4. 家人的支持很重要。很惭愧,虽然这几年攒了钱,但还没到只凭自己就能买房的境界,因此双方家人对小家庭的支持,于我们结束“漂泊”的生活而言非常重要。而我们唯有努力把小家庭经营好,“安家”后努力“立业”,才能回馈父母的爱。


最后,祝大家成功上车!


*以上内容为作者投稿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“港房研究所”平台意见。图像影音来自网络,本文由港房研究所原创,转载请联系港房研究所微信公众号(ID:fanginhk)。


-END- 


/

/

@喜欢吃甜不吃辣

不着急,不害怕,不要脸


/ 往 期 推 荐 /


左右查看更多



最后顺便说一下,很多粉丝朋友都向所长反应,他们在买房中遇到了大量的难题,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靠谱的中介,一手新楼到底该怎么抽,自己收入能不能成功贷到款,尤其不知该如何挑选楼盘。


大家先别急,现在港房研究所可以提供一个购房代理服务,由所长亲自把关,我们会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做具体的分析,帮你找到适合自己同时又有增值空间的房源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们!


你在看吗?

参与讨论
登录
后参与讨论
提交评论